2013年4月30日 星期二

(心得分享): 4/18/2013 演講 【重新思考零核電】

這學期下來大量的核能知識與技術不斷在課堂中與自我碰撞,我覺得我有了些新的想法。

幾個月前的我覺得,我有電用就好,在沒有漲價到誇張地步前我都可以維持我自己本來的用電習慣,也許未來電價漲價我就只好因應著縮短我用電的時間。

幾個禮拜前我覺得,我用的"電"合理嗎?我是該站出來懷疑政府、媒體所端出的數據、走向,而我亦走向街頭去給台灣政府壓力正視他們自己所謂的"迫不得已"續建核四的必要性,希望自己的一份力量,會成為運轉中不可或缺的一個小齒輪。身為台灣的公民第一次覺得參與社會運動的重要性。

聽完上禮拜的演講後,現在我覺得,核電真的是一種"短期"達成的非常手段,從他的建構成本、維護成本、善後成本,對比發電效益來看。德國西門子公司的海上發電方式真的令我印象深刻!我所目前看到在台灣的大型風力發電機多半建構在沿海土地上,且數量與密度跟德國比真的是"零星",但也是因為如此更激發我自己的想法,我自己的專題就是做綠能發電有關的整合風力與太陽能發電,說到風力發電主要的發電要點應該在其機構的設計,而太陽能則是在其材料的研發,為了要有更好的轉換率。

所以比起太陽能,我覺得目前來說最有效益、乾淨且適合大量建設的發電應該屬風力發電,因為轉換效率高的太陽能板一旦面積做大,成本就相當可觀,但若使用轉換率較低但需要廣設的太陽能板,其佔地面積問題與維護成本可能也是個問題,但無論是哪種太陽能電池,最根本的來源"太陽",在台灣地區要找到有維持穩定日曬的地方建設就是個問題。若能以風力發電為主,太陽能為輔的建設方式亦是可行的。

政府若永遠只看短期企業的反彈而不顧長期後續處理問題,就永遠沒辦法仔細思考替代能源的建設了!!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